食療的效果相信堅持過1個月的朋友都有體會,但養生的文章一多起來,有時候人們都不知道吃什么了:一說生吃番茄活過100歲,一說水果還是煮熟了吃比較好,到底怎么吃好? 生食可以保留大部分旳營養素,但要提防農藥及細菌殘留問題,熟食免去疑慮不過也擔心營養破壞……其實,我們應該取長補短,吃法不同,效果卻得益,自得延年。 秋梨 生吃清火,熟吃潤肺

秋梨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,果膠和多糖類物質含量也較多。秋梨性涼味甘,生食可做冰糖雪梨汁,具有生津解渴、清熱下火的功效。 熟吃秋梨則能止咳化痰、潤肺去燥,將秋梨稍稍蒸煮片刻非常適合體質偏寒的人食用。將其與川貝母10克、江米、冰糖等同燉,可以潤肺化痰。需要注意的是,體質虛寒和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。 蘋果 生吃幫開胃,熟吃能止瀉

蘋果富含鉀、鐵、鋅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等多種微量元素,被譽為“全能果”。蘋果生吃可以幫助開胃,生津潤肺。 蘋果中含有鞣酸和果膠,煮過之后具有收斂作用,能使大便內水分減少,從而止瀉。 熟吃蘋果可煮水做成水果罐頭,或者與大米一起熬成水果粥食用;加袧冃越Y腸炎、胃寒癥狀的人最好不要生吃蘋果。 番茄 生吃補充維C,熟吃滋陰

番茄是水果也是蔬菜,在被評鑒為優良”地中海式飲食”中,番茄是重要的食材,近年相當紅的”茄紅素”植化素,在番茄中就可以大大攝取到。 新鮮的番茄口感好、水份足,可解渴,并且番茄當水果吃,可攝取到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,尤其是維生素C。 番茄加熱后,維生素C營養素會流失,但成份中的茄紅素含量卻明顯上升。由于茄紅素是脂溶性,必需用油烹飪,才能讓茄紅素被人體所吸收。注意,用油烹飪番茄時,油溫不可過高,避免破壞茄紅素;并且番茄皮中含有大量的茄紅素,食用時最好連皮一起吃。 熟食番茄比生吃總體營養價值要高,如果想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,就選擇熟食。不過也得注意,外食的番茄料理中,可能高油、高鹽,反而不利健康。如果想要補充維生素C,生吃番茄是好選擇;建議生食與熟食可交替利用。 胡蘿卜 生吃抗氧化,熟吃保護眼睛

胡蘿卜的最大營養就是β胡蘿卜素,β胡蘿卜素是一種已知的抗氧化劑,可防止細胞退化,具有強大的抗衰老功效。 生食胡蘿卜只能吸收到微量的β胡蘿卜素,然而胡蘿卜的其他營養素(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),就必須生食才能被人體所吸收,所以生吃胡蘿卜色拉、胡蘿卜汁可以達到潤腸通便、排毒、抗炎、抗老化及減壓作用。 但是為了能攝取到胡蘿卜的主角營養素——β胡蘿卜素,建議胡蘿卜還是熟食好。如果是中菜,最簡單的就是切塊、切絲用油炒;如果是西餐色拉,可以沾橄欖油或油醋醬,可以幫助生吃時吸收到胡蘿卜較完全的營養素。 洋蔥 生吃降脂,熟吃抗炎

洋蔥是菜肴的常見配角,中餐、西餐菜肴都有它的身影,營養價值很高,有”蔬菜皇后”之稱。 抗氧化力強的洋蔥,其刺激味正是具有降血脂、燃脂等作用的蒜素,蒜素經過高溫烹調營養會流失,生吃可以吸收較多的蒜素。 洋蔥成份中的維生素B、C遇熱后也會遭到破壞,用水加熱也會流失鉀離子營養素。因此,生食可以吸收到洋蔥大部分的營養素。 而洋蔥中的黃酮類物質槲皮素具有消炎功效,烹飪可以使黃酮類總量增加。洋蔥加熱煮會使其他營養素流失,建議小火烹煮或用少量油煎或烤上5分鐘是最佳的烹飪方式。 洋蔥生吃比熟食為佳,可保留較多的營養素,但腸胃不佳者應避免生吃,以免胃痛。要想減少生洋蔥略帶辛辣的刺激感,可先稍風干或冷藏后再食用。 板栗 生吃化瘀,熟吃補腎

板栗性甘溫,富含鉀、鈣、維生素C,淀粉含量較高。栗子生吃能活血化瘀,一定程度上預防動脈硬化。 熟吃可以幫助補腎!侗静菥V目》記載:“板栗可治腎虛,倘腰腳乏力,日食十粒,并以豬腰煮粥助之,久必強健!卑謇跏斐苑椒ㄝ^多,可以和山藥、核桃、毛豆、花生等一起蒸煮,或作為零食或加餐。 栗子黃豆燉豬腳,對緩解中老年人冬季腳足皸裂和腳后跟疼痛很有幫助。但栗子食用過多容易上火,因此體質燥熱的人不宜食用太多。 大蒜 生吃防心臟病,熟吃通氣

大蒜是個寶,是廚房必備的辛香料,數千年前人類就將大蒜作為天然藥用用途,現代營養醫學認為大蒜具有抗氧化、殺菌、降低膽固醇、降血壓及預防心臟病、抗衰老等功效。 大蒜加熱或遇咸會失去部分或全部營養素的活性,尤其是減少大蒜中對人體有利的物質——大蒜素,所以最好生吃。 對體質虛弱或腸胃功能較弱、眼睛差的人,不適合生食大蒜,可適當吃些熟蒜,例如大蒜入菜或烤蒜、腌制成糖蒜,可以減少大蒜素對腸胃的刺激。 大蒜最好搗碎吃,且先在室溫放置10~15分鐘,再入菜或生食,因為蒜氨酸、蒜酶在空氣中結合后會產生更多大蒜素,效果更佳。近期研究發現,發芽5天的大蒜抗氧化活性勝過新鮮的大蒜。 簡單的食材,生吃熟吃的作用不一樣,有的甚至是相反的,平常我們吃的時候應該要特別分清楚,尤其是家里掌勺的人,食療效果好,但不要弄反了、弄錯了! |